2020年原住民族研究整合型計畫成果簡介

一、簡介

本院為秉持提昇原住民研究深度、廣度並培育原住民研究人才的信念目標,自今年(2020年)起由臺灣史研究所及民族學研究所合作推動「原住民族研究整合型計畫」。首年聚焦於東臺灣原住民族土地問題,委由專任助理整理相關檔案文獻,定期舉辦專題演講、並獎助相關研究生共四名(其中兩位為原住民)。另,支援臺史所「族群史研究群」10月16日(五)舉辦之霧社事件九十週年座談會,同時合作整理編纂「霧社事件史料與研究目錄初編」。

又,本計畫於9月11日(五)舉辦「東臺灣土地問題」先導工作坊,邀請各領域專家學者就初步成果進行討論。以此作為基礎,明年(2021年)11月3日(三)~5日(五)將與民族所比較南島研究群共同舉辦「原住民、國家與治理:臺灣、大洋洲、東南亞跨域比較」國際研討會,以土地、環境、文化、市場、生活五大面向探討當代原住民與國家之間的「治理」樣貌。

二、舉辦專題演講

雖因疫情影響,本年度計畫仍舉行了兩次專題演講,吸引近百人次參與,演講資訊如下:

(一)第一次專題演講

主 講 人
官大偉(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副教授)
題  目
歷史記憶(remember)與關係重構(re-member):原住民族土地制度與治理的解殖之路
時  間
2020年3月6日(星期五)10:30-12:30
地  點
臺史所(人文社會科學館北棟8樓)802室
報名人數
30人

(二)第二次專題演講

主 講 人
葉高華先生(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)
題  目
從日治蕃社到當代部落
時  間
2020年7月3日(星期五)10:30-12:30
地  點
臺史所(人文社會科學館北棟8樓)802會議室
報名人數
54人

三、培育獎助生

(一)獎助生甄選

經臺史所、民族所分別公告、徵選,自本年(2020年)3月1日起獎助有四名獎助生(博、碩各兩名),名單如下:

姓名 學校系級 族別 研究主題
王佳涵 國立東華大學企業管理學系觀光遊憩組博士班 漢族 活化?弱化?:當里山倡議成為觀光吸引力?
謝博剛 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研究所所博士班 漢族 見證、中介與博物館展示:以『「烈日疊影」何昧典藏日治時期海端影像故事展』的研究策展行動研究為例
林泉吟 Yukan Bima 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班 泰雅族 打造外來者:一個關於斐濟族群分類現象的探討
幸美芳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系碩士班 布農族 「東南亞」與布農的相遇:異鄉人、家與Antala

(二)獎助生發表會

為使獎助生間能互相交流、練習於公開場合發表文章,同時獲得與同領域學者請益之機會,計畫特於年底舉辦「獎助生發表會」,發表會議程資訊如下:

時  間
2020年11月20日(星期五)
地  點
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館北棟8樓802會議室
主辦單位
中央研究院原住民族研究整合型計畫
時間
議程
主持人:詹素娟(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)
10:00-10:30
發表人:幸美芳(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系碩士)
發表題目:「東南亞」與布農的相遇:異鄉人、家與Antala
與談人:詹素娟(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)
10:30-11:00
發表人:謝博剛(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博士生)
發表題目:kulumah in(回家了)-以臺東縣海端鄉布農文化館與區域文化事業的動態顯相過程為例
與談人:方鈞偉(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展示教育組助理研究員)
11:00-11:30
發表人:王佳涵*(國立東華大學企業管理學系觀光遊憩組博士候選人)
*藍姆路.卡造代宣讀(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)
發表題目:活化?弱化?:當里山倡議成為觀光吸引力?
與談人:張隆志(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兼副所長)
11:30-12:00
綜合討論與回應

四、收集相關檔案

本計畫今年度聚焦於「東臺灣原住民族土地問題」,故責成專任助理收集相關檔案,另下半年為協辦霧社事件九十週年座談會所需,亦收集整理霧社事件相關資料,成果表列如下:

(一)土地相關檔案

來源 關鍵字 筆數
臺灣省地政處檔案 花蓮縣光復鄉相關 42
臺灣省地政處檔案 花蓮縣鳳林鎮相關 43
臺灣省地政處檔案 臺東縣池上鄉相關 23
臺灣省地政處檔案 戰後初期日佔土地陳情書 33
臺灣省地政處檔案 卑南信用購買販賣利用組合土地爭議 5
臺灣省地政處檔案 臺東縣關山鎮德高墾區 9
臺灣省議會史料總庫 花蓮縣鳳林鎮土地相關 6
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 花蓮縣鳳林鎮土地相關 74
財政部國有財產局檔案 花蓮縣鳳林鎮土地相關 2
臺史所檔案館台拓移交土銀檔案 鳳林鎮萬里橋事業地相關 18
臺灣文獻館台拓檔案 鳳林鎮萬里橋事業地相關 19
省級機關檔案 花蓮縣光復鄉、鳳林鎮相關 22
近史所檔案館資委會史料 東部台糖土地相關 12

(二)霧社相關書目、報導:〈霧社事件史料與研究目錄初編〉

類型 筆數
專書與專書論文(臺灣出版) 101
專書與專書論文(日本出版) 98
期刊論文(臺灣出版) 115
期刊論文(日本出版) 86
學位論文 33
戰後臺灣新聞報導 519
日治期刊 185
臺灣史檔案資源系統 17
国立公文書館 108
臺灣日日新報 2363
臺灣新民報 79
(日治)臺灣時報 18
新臺灣大眾時報 8
中國戰前報紙 249
日本報紙 199

五、舉辦研討會

(一)東臺灣土地問題工作坊

1980年代原住民族運動風起雲湧以來,「還我土地」的訴求聲不絕;從最初聚焦於「保留地」問題,至今則已發展出自然主權等多元論述。同時,學界亦展開各種相關研究,議題不是集中於「保留地」,就是擴大為「山地」治理──即日治時期的「蕃地」或「理蕃」政策。不過,原住民族的土地問題並不僅發生於當代,也不限於「保留地」,如日治時期東臺灣土地如何納編國有地,以及分住居於普通行政區的原住民土地問題等,就另有發展脈絡必須釐清;此為本計畫明年(2021年)預計舉行的學術研討會規劃的主題之一。基於此,本計畫特於今年(2020)9月11日(星期五)先舉行以「東臺灣土地問題」為主軸的先導工作坊,藉以深化研究、促進交流。

在一天的工作坊中,我們邀請到總計16位發表人及與談人進行交流,議程資訊如下:

時  間
2020年9月11日星期五
地  點
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館北棟8樓802 會議室
主辦單位
中央研究院原住民族研究整合型計畫
時間
議程
8:30-9:00
報到
9:00-9:10
開幕式
許雪姬(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)
張珣(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)
第一場
主持人:許雪姬(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)
9:10-10:40
發表人:孟祥瀚(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退休副教授)
題目:被剝奪的家園——日治時期東台灣林野整理與土地調查事業之研究
與談人:李文良(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兼系主任)
發表人:詹素娟(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)
題目:東臺灣原住民的土地變遷——以鳳林為例
與談人:何鳳嬌(國史館修纂處纂修)
10:40-11:00
茶敘
第二場
主持人:張珣(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)
11:00-12:30
發表人:顏愛靜(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退休教授)
題目:原住民部落推展農村再生計畫的集體行動——以花蓮縣光復鄉阿美族南富社區為例
與談人:徐世榮(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教授)
發表人:戴興盛(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教授)
題目:Resilience for whom? A Case Study of Taiwan Indigenous People’s Struggle and the Pursuit of Social-Ecological Resilience
與談人:林益仁(臺北醫學大學醫學人文研究所副教授)
12:30-14:00
午餐
第三場
主持人:余舜德(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兼副所長)
14:00-15:30
發表人:黃宣衛(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)
題目:土地、生計與遷徙——池上阿美為中心的初探
與談人:劉璧榛(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副研究員)
發表人:李宜澤(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助理教授)
題目:從「傳統領域」到「基礎建設」:南勢阿美族人生活地景的多物種轉向
與談人:林靖修(國立臺東大學公共與文化事務學系副教授)
15:30-15:50
茶敘
第四場
主持人:詹素娟(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)
15:50-17:20
發表人:官大偉(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副教授)
題目:東台灣原住民保留地問題探討
與談人:海樹兒.犮剌拉菲(國立臺東大學文化資源與休閒產業學系助理教授)
發表人:藍姆路.卡造(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博士生)
題目:當代山林治理下部落自主管理正當性之探討:吉拉米代部落文化制度橋接歷程
與談人:蔡政良(國立臺東大學公共與文化事務學系副教授)
17:20-18:00
綜合討論與閉幕

(二)霧社事件九十週年座談會──歷史研究與轉型正義

1930年10月27日,臺灣南投地區的賽德克族馬赫坡社領導者莫那魯道,率族人襲擊正在霧社公學校舉辦的運動會,引發總督府調動大批軍警與飛機、大砲入山鎮壓,造成重大傷亡,史稱「霧社事件」。事件迄今已經90年,作為臺灣社會最具象徵性、國際性的反殖事件,我們希望以歷史學的專業,為事件再做一點資料收集的功課;也期待從「轉型正義」角度,重新解讀這個震撼臺灣歷史的重大事件。職是之故,於今年(2020)10月16日(星期五)本計畫協助臺灣史研究所辦理了「霧社事件九十週年座談會」,座談會議程如下:

時  間
2020年10月16日(星期五)
地  點
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802會議室
主辦單位
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
時間
議程
9:00-9:20
報到
9:20-9:30
開幕式
許雪姬(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、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兼任委員)
巴干.巴萬(台北市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主任委員)
9:30-10:10
參與人:蔡志偉(賽德克族)(國立東華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暨法律學系副教授(含原專班)兼主任、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委員)
主題:霧社事件與轉型正義
10:10-10:30
茶敘
10:30-11:50
主持人:伊萬納威(賽德克族,考試院考試委員)
參與人:陳慧先(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)
主題:由霧社事件歷史記憶看原漢關係
與談人:郭明正(賽德克族)(文史工作者)
參與人:顧恒湛(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博士後研究)
主題:遺址的義與不義?從霧社事件紀念碑談起
與談人:林素珍(阿美族)(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副教授)
11:50-12:20
主持人:許雪姬、詹素娟
霧社事件文獻書目介紹與綜合討論
12:20-12:30
閉幕式